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,包括央视、各卫视和视频网站在内,多台晚会先后播出。除央视和B站外,东方卫视、湖南卫视、河南卫视和陕西卫视分别出招,与往年流量歌手称霸晚会不同的是,各卫视纷纷在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,晚会俨然成为一场各地文化竞技的大型擂台。
此情此景,很难不令人联想到今年频频因晚会“出圈”的河南。从河南省春节联欢晚会上的“唐宫夜宴”开始,一系列以“唐宫”和中原文化为主题的晚会频频登上“热搜”,“永远可以相信河南卫视”成为晚会的新“定式”;而从晚会出发,一个平行世界的“唐宫宇宙”也开始逐渐延伸,成为河南文化形象的新标签。
“无名小卒”突然“上位”的故事,总能引发各方的垂涎和遐想。于是,声音逐渐四起——“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,为什么没有打造出类似的晚会?”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湖南卫视,这次怎么没有跟上?”诸如此类的问题下,中秋晚会恰成为一个绝佳的“试验场”,有志者纷纷效仿河南,亦是在用各自的方式探索全新的地方文化传播模式。
一个问题是,“高质量晚会”已经“卷”起来了,距离各省“IP宇宙”的爆发还有多远?
复刻“唐宫宇宙”
几乎没有人料到,今年2月,一群时隔1500年后“复活”的乐舞俑,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。
先是河南省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5分多钟的歌舞表演片段“唐宫夜宴”,乐舞俑的大红大绿、摇曳生姿和舞台上的声光影响、数码特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中国版“博物馆奇妙夜”一夕“爆红”;
图片来源:河南卫视
然后是元宵晚会上,为回馈粉丝而临时拍板制作的30分钟“元宵奇妙夜”再获好评,返场的乐舞俑开始成了串联起唐宫故事的核心,河南卫视以晚会为载体的全新文化传播方式也开始引起各方注意;
在那之后,河南卫视似乎逐渐掌握了“流量密码”。“清明奇妙游”,乐舞俑打开清明上河图,在“3D全景汴京城”中展现汴梁清明繁华;“端午奇妙游”,基于“洛神水赋”创作的歌舞表演片段《祈》再次出圈,乐舞俑四姐妹收获众人关注;“中秋奇妙游”,时长直接拉伸至60分钟以上,晚会正式变身“月更”连续剧。
图片来源:河南卫视
一种前所未有的地方文化品牌打造模式,由河南卫视率先展开探索。在“晚会原来还能这样”的惊叹声中,河南“宝藏网红省”的称呼也不胫而走。在晚会的推动下,基于河南各种文化遗产和习俗的“唐宫宇宙”悄然成型。
这很难不引起其他省份的关注。
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,中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河南卫视并非拥有独占性资源,“出圈”的关键在内容和创意问题上,比如进行有效的创新、持续的投入,以及擅用互联网营销的方式,抓住年轻人的眼球。
同为文化大省的陕西,最先“坐不住”了。在网友的“鞭策”下,陕西卫视拿出名为“送你一个长安”的中秋晚会,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,与河南卫视“对垒”的意味都十分明显。在晚会的评论中,获得最高赞的也是“感谢河南卫视”——一种比较普遍的感受是,尽管尚“没河南的创新”,但陕西“终于醒了”。